
醫(yī)院新聞
?宣武醫(yī)院骨科魯世保教授團隊《Neurosurgery》發(fā)文揭示骨盆代償能力在成人脊柱畸形矯形中的意義
近日,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骨科魯世保教授團隊在神經(jīng)外科頂刊《Neurosurgery》上發(fā)表題為:“The Role of Pelvic Compensation in Sagittal Balance and Imbalance: The Impact of Pelvic Compensation on Spinal Align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Adult Spinal Deformity Surgery”研究論文。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骨盆代償在矢狀面平衡和失衡狀態(tài)下對脊柱序列和臨床療效的影響,同時探討了針對不同骨盆代償能力的患者在不同手術策略上的差異。
成人脊柱畸形(ASD)的矯正核心在于實現(xiàn)最佳的矢狀面平衡,其理想矢狀序列的恢復對于患者報告臨床結果至關重要。現(xiàn)有的SRS-Schwab分型為脊柱外科醫(yī)生提供了畸形矯正治療的指導,但該系統(tǒng)未包含對骨盆代償能力的評價。既往對骨盆代償?shù)难芯恐饕ㄟ^骨盆傾斜角(PT)來描述其代償能力。然而,由于骨盆入射角(PI)的個體化差異,較大的PI水平不可避免地伴有較大的PT。
為了克服此局限性,PT/PI比值(PTr)被應用以進一步定義骨盆代償能力。然而,既往研究僅在矢狀面失衡背景下評估了骨盆代償?shù)囊饬x,但未進一步提出針對性的手術策略。此外,骨盆代償對術前矢狀面平衡的ASD患者的脊柱序列和臨床療效的影響尚未可知。因此,本研究旨在分別比較矢狀面平衡和失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失敗與成功的患者其影像學參數(shù)和SRS-22r領域差異,并進一步探索適當?shù)某C正策略。
研究共納入了145例接受成人脊柱畸形矯正手術的ASD患者,收集并分析了術前和術后的影像學和臨床評價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矢狀面平衡的閾值作為評價是否失衡的標準(SVA<5cm定義為矢狀面平衡,sva>5cm定義為矢狀面失衡),使用PTr的中位數(shù)作為評價骨盆代償能力的界值(PTr<0.53定義為骨盆代償失敗,ptr>0.53定義為骨盆代償成功),繼而將患者分為4組:
Group A
低PTr+低SVA(平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未啟動)
Group B
高PTr+低SVA(平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已啟動)
Group C
低PTr+高SVA(失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失敗)
Group D
高PTr+高SVA(失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成功)
不同患者分組下術前與隨訪時的全脊柱正側位
該研究表明,無論術前矢狀面平衡與否,骨盆代償成功患者在隨訪時的矢狀序列相對骨盆代償失敗患者均出現(xiàn)顯著改善。這表明了骨盆代償能力對術后矢狀序列的矯正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平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成功和失敗患者在隨訪時SRS-22r各領域均無明顯差異。然而,失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成功患者在隨訪時的功能、形象、滿意度和亞評分領域表現(xiàn)出顯著優(yōu)于失敗患者。這揭示了骨盆代償對矢狀面失衡患者的術后臨床療效的恢復具有更顯著的影響。
骨盆代償失敗患者在不同矯形策略下術前與隨訪時的全脊柱正側位(A. 矯正不足 B. 矯正理想 C. 矯正嚴格)
為了進一步研究針對性的手術策略,作者根據(jù)PI-LL矯形程度與年齡調整后,將失衡狀態(tài)下骨盆代償成功與否的患者進一步劃分,發(fā)現(xiàn)骨盆代償失敗患者中PI-LL矯正嚴格組的術后功能和形象領域顯著優(yōu)于PI-LL矯正不足組。
骨盆代償失敗患者在不同矯形策略下術前與隨訪時的全脊柱正側位(A. 矯正不足 B. 矯正理想 C. 矯正嚴格)
然而,在骨盆代償成功患者的各亞組比較時,卻未觀察到顯著差異。這說明了失衡狀態(tài)下的骨盆代償失敗患者在術中應盡量減少PI-LL,而骨盆代償成功患者對手術矯正程度具有更好的包容性。
結論:無論術前矢狀面平衡與否,靈活的骨盆旋轉均有利于術后矢狀序列的矯正。然而,骨盆代償僅在矢狀面失衡狀態(tài)下與臨床結局顯著相關。失衡狀態(tài)下的骨盆代償失敗患者術后臨床預后較差,建議在矯形過程中盡量減少PI-LL。
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和Neurosurgery的同期述評,同時被Neurosurgery雜志編輯部邀請回信。